一、剧目背景: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作
原创红色话剧《常青》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子倾情演绎。该剧以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代表:人民记者穆青的跨时空回忆为主线,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,生动展现了穆青在六十多年新闻生涯中深入群众、扎根群众的成长历程,从热血青年到人民记者的蜕变故事。
二、剧情主线:人民情怀贯穿成长历程
话剧《常青》以少年穆青走向革命道路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开篇,重点讲述了他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深入基层、扎根人民的感人故事。穆青用饱含热情的笔触,刻画了劳动模范赵占魁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、植树劳模潘从正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,深刻体现了穆青“勿忘人民”的精神内核。全剧通过穆青的成长历程,展现了新闻工作者扎根人民、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。
三、社会影响:行业认可彰显教育价值
全国青年骨干记者加强“四力”——“中国新闻奖”获奖作品解析实战培训班的300多名记者学员作为首批观众参加了本次活动。活动得到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高度认可,并收到了感谢信。新华社在全国频道和官网主页发布报道,浏览量达139.7万;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发表文章《主题舞台剧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〈常青〉更有生命力》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
四、创新形式:艺术演绎深化思政教育
《常青》舞台剧与“四力”基地建设相结合,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党建开放性平台。通过情景化、沉浸式的演绎与讲解,受众在艺术氛围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精髓的领悟,既丰富了“四力”基地的内涵,又提升了党性教育的实效。这一创新形式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范例,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。
五、未来展望:红色文化引领育人新篇
《常青》的成功演绎不仅展现了学院在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,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以《常青》为起点,探索更多艺术形式与党建教育的结合点,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贡献力量。